文 | 清禾配查信官网
编辑 | 清禾
2023年8月1日,美国参议院的几位议员提出了一项针对中国的法案,试图通过限制中国使用美元结算来进行制裁。这个法案的核心目的是冻结中国公民和企业在美国的资产,同时将中国的银行从SWIFT系统中剔除,禁止美国机构为中国企业提供美元结算服务。美国议员认为此举将使中国陷入困境,但出乎他们的意料,中国的反应完全不同。中国网友不仅没有因此慌乱,反而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,纷纷表示“这正是我们想要的”。看似严厉的制裁,实际上无意中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77%美国的这一动作背后,是其对全球金融霸权地位的过度依赖,而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,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。通过这一法案,美国试图通过“制裁”中国的金融体系来惩罚中国,借此向世界展示其所谓的制裁威慑力。然而,现实却是,美元霸权的时代正渐行渐远。美国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对中国构成致命打击,反而会让美国自身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美国提出的法案中,有两个核心内容值得关注。首先,它要求冻结所有中国公民及企业在美国的资产,甚至包括那些在美国工作、生活的中国人。第二,计划将中国的金融机构踢出SWIFT系统,并切断所有美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美元结算合作。这种极限制裁,表面上看是因中国可能援助俄罗斯而做出的反应,但实质上,背后隐藏的动机更像是想要借机削弱中国企业的国际经济地位,尤其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。
不过,这一切都不是美国所预想的结果。事实上,尽管该法案提出后引发了一些国际关注,但它能否顺利通过,甚至是否能得到美国公众的认可,都充满了变数。法案目前尚在审议阶段,甚至在“二读”环节后就被退回,表明参议员们对于这项法案的看法并不一致。美国国内对此法案的态度分歧重重,一部分议员坚持支持,但也有不少议员开始质疑,这样的制裁是否真能带来想要的效果,特别是在美国自身经济也面临压力的情况下。
中国方面早已有所准备。近年来,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,逐步拓展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使用范围。中国手中握有重要资源,尤其是稀土,这使得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,而人民币也通过这一途径逐步增强了国际信誉。此外,数字人民币的推出,使中国在跨境支付领域获得了巨大的优势,其效率提高了90%,成本降低了50%。这些举措使得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结算货币,尤其是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,人民币的使用已经逐步取代美元。
与此同时,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趋势愈发明显。美国的美元霸权已开始受到挑战,尤其是在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,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逐年下降。数据显示,20年前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结算份额曾高达71%,如今已下降至47.2%。而人民币的占比从0.5%跃升至2.88%。虽然人民币仍与美元存在差距,但其发展势头显然是不可忽视的。
不仅如此,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。像韩国、越南等国已经开始尝试以人民币结算部分订单,特别是在一些大宗商品交易中,人民币的使用已经逐步增加。即便是美国的传统盟友,如日本和韩国,虽然暂时仍依赖美元,但他们对美元的忠诚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。
美国的这一制裁法案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,但也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,美元的霸权正逐步失去其原有的优势,而中国正在通过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政策,稳步推动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。
美国如果继续坚持单边主义,忽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,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。历史已经证明,单边主义并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,反而会加剧全球矛盾。而中国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,推动多元化的国际发展,维护自身利益,并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配通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